2022年以来,湄潭县检察院将中华传统优秀文化中的“正心诚意”修身理念贯穿履职办案中。公益诉讼团队将“诚意”理念化为行动,紧密围绕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需求,在生态环境和资源保护、食品药品安全、国有财产保护以及英烈权益保护等多个重点领域持续发力,切实增强了人民群众的获得感、幸福感和安全感。
守护绿水青山 擦亮生态底色
良好的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。2022年以来,湄潭县检察院以环境整治为切入口,积极督促有关行政机关切实履职,开展人居环境整治,加强对村庄主干道、河道边的垃圾清理,共清理各类垃圾180余吨,切实有效维护了美丽乡村建设成果。严厉打击滥伐林木、非法捕捞水产品等违法犯罪行为,提起刑事附带民事公益诉讼12件,向追缴生态修复金200万余元;联合多部门向湄江流域增殖放流鱼苗18万余尾。
聚焦“首位产业” 护航茶产业发展
茶产业是湄潭县的首位产业,是湄潭人民的子孙产业、民生产业,茶叶质量和品牌声誉,是这个子孙产业、民生产业的“命根子”。湄潭县检察院始终坚持源头保护,打造干净茶的宗旨,持续开展公益诉讼护航首位产业专项行动。2022年以来,依法办理涉茶公益诉讼案件38件,申请司法确认1件,发出检察建议10件。开展茶叶地理标志公用证明商标保护,向负有监管职责的职能单位制发检察建议2份,督促其下架违规使用“遵义红”“湄潭翠芽”地理标志公用证明商标的商品1781个,没收违规包装袋(盒)1349个,集中约谈茶叶生产企业88家。
紧盯出行“拦路虎” 检察履职护平安
人的生命财产安全是国家安全的基石,百姓的安全诉求是检察机关监督履职的重点。湄潭县检察院将“三个善于”的要求融入公益诉讼办案实践,不断加强与行政机关的沟通协作,全面落实最高检“八号检察建议”,2022年以来依法立案15件,制发检察建议10份。督促职能部门及时更换破损的窨井盖和道路照明设施,消除了出行“拦路虎”;同时督促职能部门拆除坍塌损坏的便民木栈道500多米并重新硬化修复,长期存在的安全隐患得到了化解。
聚焦历史印迹 厚植文化根基
文物和文化遗产承载着中华民族的基因和血脉,蕴含的物质价值和文化价值,具有天然的公益属性。湄潭县检察院公益诉讼团队发现湄潭文庙长久失修,加上虫害侵蚀,导致浙大西迁陈列馆(湄潭文庙)存在毁损灭失的风险。发现该线索后,依法能动履行公益诉讼检察职能,通过“诉”的形式,督促主管部门切实履职,对历史建筑安全保护措施不全、修缮措施落实不到位等问题进行整改,最终使浙大西迁陈列馆(湄潭文庙)得到了修缮保护,重新焕发光彩。
本网信息来自于互联网,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,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。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,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、文字的真实性、完整性、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,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。本站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。如若本网有任何内容侵犯您的权益,请及时联系我们,本站将会在24小时内处理完毕,E-mail:xinmeigg88@163.com
本文链接:http://sc.tttmy.cn/news/10472.html